LZ:假如,从我认识的这些留美PhD中,选出20个极度优秀和有才华的人才,然后他们将以如下两种不同的道路进行发展。
FL:好,什么道路?
LZ:第一条道路,这20个人每天暴奋,将精力和青春年华投入到科研事业之中,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0多小时。
FL:嗯,比发大爷还奋。
LZ:那这些人在博士毕业之时,每个人都做出了很多科研成果,发表了很多paper。
FL:去做什么,faculty?
LZ:然后后来,这些人都去找faculty,假如20个人中能有12-13个人能找到教职。
FL:那很多了,现在faculty很难找啊。
LZ:嗯,因为这20个人都属于顶级优秀。然后这12-13个人中假设有4-5个人在国内当了教授,7-8个在美国高校当了professor。
FL:那20人剩下的7-8个怎么弄?
LZ:他们最后肯定也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,说不定工资比那些能拿到faculty的人还高呢。
FL:那那些faculty工资肯定没有找工作的人高啊,当教授本来就没啥钱。
LZ:第二条道路,这20个人不那么暴奋,但也不是完全不奋,假如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,但剩下的时间进行各方面的探索,自由发展。
FL:比如说?
LZ:比如出去旅游啊,到什么波多黎各啊,或者学这学那啊,踢足球,打dota,或者搞什么写小游戏。
FL:(笑)
LZ:当然这些人不是纯堕落,说了他们是顶级优秀的人才,肯定搞什么都至少搞出那么点名堂来,比如踢足球当个什么队长啊,搞摄影来纽约两天拍个什么两千张照片啊,打dota开发个什么新战术啊,去波多黎各写个什么攻略啊。
FL:()
LZ:然后毕业的时候,他们paper相对就比较少,绝大部分人还是去找工作去了,也许有那么个1-2个人,运气好,还是能找到faculty。其实你想想,这帮没怎么努力做科研的人,和狂发paper的人,找工作其实区别不大。
FL:是没啥区别,公司要paper干啥啊。
LZ:但是,这20个人由于探索的很多,就会尝试去创业,或者在自己所在的公司单位干的很好。当然很多人都会失败,但是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,做的非常的好,成为了领袖级的成功者。
FL:其实所谓失败,也不会一败涂地,估计也能赚钱但赚的不够多而已。
LZ:那一小部分人,假设有个2-3个,他们的成功,不仅仅是金钱上的,更因为他们也许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,能在社会上起到引领作用。
FL:(沉思……2-3个)
LZ:其实可能2-3个都有点多,但由于我说的是极牛的人才,20个人也许真能出到这个数量的成功者。我说的成功者比如像俞敏洪,马云这种的,或者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创业,比如成为朗朗,赵本山,周杰伦这样的也行……
FL:嗯,2-3个人还行吧。
LZ:好,现在如果让你来比较这两种发展模式的话,你觉得哪一种更有价值?
FL:哪个更有价值?你指的是什么价值?
LZ:这个……就是让你分析哪个有价值嘛……(我也没想清是啥价值……)
FL:(?)
LZ:厄,比如说社会价值,比如中国更希望要哪种发展方式。
FL:(摆pose3秒种后)这个,我觉得嘛,可能还是第二种更重要……
(LZ插播:是吧,你觉得第二种模式更好……)……
FL:是的。从重要性来讲,即使你出多少个科学家,那应该还是没有2到3个大牛重要。那2-3个大牛是在直接的应用那些先有个科学技术,让每个人都直接获得了利益,但很多时候科学家做出来的东西没什么直接应用,比如像发大爷做的天文,做的巨牛逼,但其他人能得到啥好处?除非预测一下有个彗星要撞击地球了,结果算错了一点,最后撞到火星了……
LZ:噗……
FL:再比如说像陈景润,狂研究哥德巴赫猜想,最后假如证出来了,但你说我们能得到啥好处?屁用没有……
LZ:嗯,但是我提醒一下,其实很多应用学科做出来的成果都是能直接应用的,像我现在组里的项目,一个是做sensor,一个是做inductor,做出来直接是产品。现在写paper都得在前面写application是啥……
FL:嗯,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这个第二类人,比如说爱因斯坦,如果他不出现,你不觉得总会有个人会来发明广义相对论,比如华盛顿,如果他不站出来,你不觉得总会有个人会站出来推翻英国殖民。
LZ:我明白了,你是指的历史的车轮是无法被阻挡的,只要社会发展到了某个层次,总会被某个人所推动。
FL:嗯,但是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,推动社会发展的就好像那些铺路的,路铺好了,驾车的人总会出现的。所以说……
LZ:所以说,做出科研成果是一种价值,然后把科研成果拿来应用,或者把任何成果组合起来用也是一种价值。就好比铺路的是一种价值,驾驶历史之车的也是一种价值,这两种价值,不知道哪种更重要。
FL:嗯……当然我是觉得驾车的似乎更有价值。
LZ:嗯,我突然想到一个很牛的类比!!!
FL:?
LZ:你知道魔兽世界有个技能叫烹饪吗?
FL:不知道。
LZ:烹饪,就是你打怪时会打出一些食材,比如鸟蛋啊,狼肉啊蜘蛛腿啊啥的,然后你可以把它们加工成熟食,可以回血回魔。然后你需要食谱来制作特定的熟食。
FL:哦,还需要食谱啊。
LZ:对,食谱可以从NPC那里买,或者打怪能掉出一些,或者做特定任务能获得。然后打怪掉出来的各种肉啊蛋啊看着像食物的,如果字体是白色的,那就是食材,如果是灰色的,那就没啥用,只能卖钱。
FL:然后呢?
LZ:像我平时玩的时候,一般一开始是没有食谱的,然后攒很多食材在包里,因为我知道它们肯定能被做成熟食,然后我需要练烹饪,加工一个熟食经验值+1,所以就一直等到找到或买到食谱,然后就练。好,你感觉,是食谱重要还是食物原材料重要?
FL:这个……(迷糊中,正在理解什么是『烹饪』)
LZ:毫无疑问,肯定是食谱重要。有了食谱,那些原材料才有意义,没有食谱,那些鸵鸟蛋啥的有毛用?
FL:嗯……的确。
LZ:好,再来看另一个问题,刚才说的知识和科学成果有没有用的问题。你说,我攒了一包的食材,这些食材有没有用?
FL:可以练烹饪,当然也可以做出来食物。
LZ:你知道吗?当我等到买到食谱时,一个SB的事情发生了。
FL:什么事情?
LZ:忘了告诉你学烹饪另一个特性,学任何一个食谱需要烹饪达到一定的经验值,然后你烹饪一样熟食时,假设你需要30经验值学习食谱,那么在经验值30-50范围,你烹饪一个这个熟食,经验值百分之百增加1。如果你的经验值在50-70范围,那么烹饪一个熟食经验值有较大概率增加1,但也可能不加经验值。如果你的经验值在70-80的话,那么烹饪一个熟食经验值只有很小概率增加1。如果你的经验值大于80的话,根本就不增加经验值了……
FL:哦……那你拿到食谱时都不长经验值了?
LZ:正是,很多食材我也不知道做出来的食品等级多高,结果拿到食谱后一点经验值也不长……就全丢了……
FL:……你的意思是,做科研的作出的成果就好像在挖食材,但那些成功者是弄到食谱了是吧……确实,其实在中国,科研成果被夸大了很多……好像大家觉得做出点成就就巨牛比。
LZ:正是,所以说,科研成果其实很多,根本没用,只不过是在杂志上灌了个水,让大家知道你能力还可以。比如在某个方向,发了10篇paper,最后有一篇paper能做出真正的应用,别人也许说,啊,这个人是读了其他9篇paper才做出的他那篇东西啊,但其实很可能另外9篇paper,有个4-5篇根本没人看,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用,也许几十年就有那么个3-4个引用……还都是自己在引。
FL:额……那中国那么多人就是在挖食材啊……整天打熊啊恐龙啊,收集那些蛋啊肉啥的……还很可能没用……
LZ:其实那些不长经验值的东西还是有那么点用的……大部分烹饪出来的东西,如果你坐在地上进食超过10s,你就获得一个well feeded的状态,可以在15分钟加状态值啊。但高级食谱和低级食谱差的比较大,比如可能美国人弄得食谱是增加力量敏捷各8点啊,但中国弄得食谱只是各加两点……但中国还觉得挺好,总比没得加好……
FL:NB……
LZ:所以说,还是搞食谱重要……现在对于一个毕业的phd,总还是懂不少知识,供他们组合的各种元素其实很多,就是看他们如何去创造了。这就是那些顶级成功者的价值。他们能够引领一个行业,能开辟一个方向。但现在想要做到这点,往往需要多元化的知识和背景,所以这就是我说的为啥要多尝试,多探索。
FL:有道理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……
– 2011.03.17
谨以此文纪念我们曾经默默打怪攒食材的日子,祝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找到好食谱。顺带纪念山口山10周年和期待夏天的电影版。 加油吧!人生!
– 2016.02.15